请稍侯

MQX机制分析——调度机制

10 March 2014

  多任务运行时,那么任务切换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要碰到任务调度这个问题了,这是操作系统的一个核心部分, 一般来说,调度和中断是有关联的,代码都是用汇编编写,MQX中也一样,与调度相关的代码在dispatch.s中可以找到。


  在讲调度之前,首先我们要介绍两个中断:系统服务调用(Supervisor Call,SVC)和可挂起系统调用(Pendable Supervisor,PendSV),在其他的ARM处理器(比如ARM7)中有个被称为软件中断(SWI)的指令,SVC的地位和SWI是相同的,甚至机器码都是相同的,因为从CM3开始,异常的处理模型已经改变,所以该指令也被重新命名了。SVC中断通过执行SVC指令来产生。该指令需要通过一个立即数来充当指令代号。SVC异常服务例程(汇编编写)稍后会提取出此代号,从而获知本次调用的具体要求,在调用相应的服务函数。例如:SVC 0x01就是调用1号系统服务,那么在SVC指令执行完之后进行SVC中断处理函数(_svc_handler)的时候,会根据这个系统服务号来决定执行什么操作。系统服务号是由RTOS编写者决定,在MQX中主要的系统服务主要由执行调度(1),任务阻塞(2)以及任务切换(3)。

ASM_EQUATE(SVC_RUN_SCHED, 1)
ASM_EQUATE(SVC_TASK_BLOCK, 2)
ASM_EQUATE(SVC_TASK_SWITCH, 3)
ASM_EQUATE(SVC_MQX_FN, 0xaa)   在《MQX机制分析——中断机制(三)》的最后我们提到,一旦进入了用户级,那么如果想要再返回特权级,只能先触发一个软中断,再由中断服务例程修改该位。这样就可以返回特权级了,这里就可以使用SVC指令来触发软中断。这种机制使得户程序不需要直接和硬件打交道,而是由RTOS来管理硬件。并且使用户程序无需在特权级别下运行,用户程序不会因为误操作而使整个系统陷入混乱。     另一个相关的异常时PendSVC,它和SVC合作使用。一方面,SVC异常时必须在执行SVC指令后立即得到响应的,应用程序执行SVC时都是希望所需的请求立即得到响应。另一方面,PendSV则不同,它可以像普通的中断一样可以被推迟执行,操作系统可利用它稍后执行一个异常(直到其他重要的任务完成后才执行动作)。推迟PendSV中断的方法是:往NVIC的PendSV挂起寄存器中写1。推迟后如果优先级不够高,则将等待执行。

  MQX中的SVC和PendSV中断的执行流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:
1   在MQX中主要的系统服务主要由执行调度(SVC_RUN_SCHED),任务阻塞(SVC_TASK_BLOCK)以及任务切换(SVC_TASK_SWITCH)构成,SVC_RUN_SCHED 用于第一次启动调度器,SVC_TASK_BLOCK 用于将一个任务阻塞接着再执行调度,SVC_TASK_SWITCH 执行正常的任务调度。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SVC_RUN_SCHED 和 SVC_TASK_SWITCH 灰色部分执行的操作是一致的,但是区别在于这一段代码在 SVC_RUN_SCHED 中是在SVC的中断服务例程(_svc_handler)中执行的,而在SVC_TASK_SWITCH中是在PendSV的中断服务例程结束中做的。还有一个区别在于SVC_TASK_SWITCH比SVC_RUN_SCHED多执行了一步,将{r2-r11, lr}压入任务堆栈。这要和任务栈的结构联系一起理解了,因为任务的切换实际上就是堆栈的切换,首先我们先看下任务栈的结构:
2   当任第一次被调度的时候,我们也是需要恢复一些列的寄存器的,因为任务之前没有被调用过,所以此时在任务堆栈中并没有相关寄存器的状态,那么怎么实现任务的切换呢?MQX中已经帮我们做好了,当我们在创建任务调用_psp_build_stack_frame函数来创建任务堆栈时,设置了任务描述符的STACK_BASE、STACK_LIMIT和STACK_PTR三个成员并且填充了其中的PSP_STACK_START_STRUCT区域,代码如下:

boolean _psp_build_stack_frame
   (
      TD_STRUCT_PTR    td_ptr,
      pointer          stack_ptr,
      _mem_size        stack_size,
      TASK_TEMPLATE_STRUCT_PTR template_ptr,
      _mqx_uint        status_register,
      uint_32          create_parameter
   )
{
   uchar_ptr stack_base_ptr;
   PSP_STACK_START_STRUCT_PTR stack_start_ptr;
   boolean res = TRUE;

   stack_base_ptr  = (uchar_ptr)_GET_STACK_BASE(stack_ptr, stack_size);
   stack_start_ptr = (PSP_STACK_START_STRUCT_PTR)(stack_base_ptr - sizeof(PSP_STACK_START_STRUCT));

   td_ptr->STACK_BASE  = (pointer)stack_base_ptr;
   td_ptr->STACK_LIMIT = _GET_STACK_LIMIT(stack_ptr, stack_size);
   td_ptr->STACK_PTR   = stack_start_ptr;
   //初始化栈结构,用于第一次调度时任务的“返回”
   _mem_zero(stack_start_ptr, (_mem_size)sizeof(PSP_STACK_START_STRUCT));
   stack_start_ptr->INITIAL_CONTEXT.LR = (uint_32)_task_exit_function_internal;
   stack_start_ptr->INITIAL_CONTEXT.R0 = (uint_32)create_parameter;
   stack_start_ptr->INITIAL_CONTEXT.PC = (uint_32)(template_ptr->TASK_ADDRESS) | 1;
   //EPSR的T位,等于PC的位[0],必须为1,表明thumb状态
   stack_start_ptr->INITIAL_CONTEXT.PSR = 0x01000000;
   //参数
   stack_start_ptr->PARAMETER = create_parameter;
   //PENDSVPRIOR = 0
   stack_start_ptr->INITIAL_CONTEXT.PENDSVPRIOR = 0;
   //TASK_SR-->BASEPRI
   stack_start_ptr->INITIAL_CONTEXT.BASEPRI     = status_register;
   //LR2 = 0xfffffffd,返回线程模式,使用PSP
   stack_start_ptr->INITIAL_CONTEXT.LR2         = 0xfffffffd;
   return res;
}

  在任务第一次被调度的时候,由于之前内核并没有为其自动完成入栈(R0~R3、R12、LR、PC、xPSR,《MQX机制分析——中断机制(三)》中有讲,实际顺序在内部会被打乱,中断机制(三)中为真实顺序),所以通过这个函数,我们手工填充了自动堆栈部分,这样,当任务被调度的时候,就从我们手工设置的值进行恢复,我们再回到SVC和PendSV执行流程图中,当任务第一次被调度的时候,程序从任务堆栈的顶部将{r2-r11, lr}弹出堆栈,对应功能:

r2 = PENDSVPRIOR;//PENDSV中断优先级为0
r3 = BASEPRI;    //获取了任务的BASEPRI
R4~R11 = R4~R11;
LR = LR2(0xfffffffd);//将EXC_RETURN值赋给了LR寄存器,表明返回线程模式,使用PSP   再将此时的地址赋给PSP,此时PSP便指向了R0,接着使用了`bx lr`语句触发了中断返回序列(《MQX机制分析——中断机制(三)》中有讲),内核将R0~R3、R12、LR、PC、xPSR8个寄存器弹出(手工设置的值),这样之后PC=(template\_ptr->TASK\_ADDRESS) | 1,这里TASK\_ADDRESS是任务函数,R0是任务函数的参数create\_parameter(规定函数参数由R0~R3依次来保存,超过3个就使用堆栈,不过不需要用户来干预),返回地址在LR中,为\_task\_exit\_function\_internal(任务退出代码),这样就完成了从第1次启动调度时的任务切换的操作。     如果是正常的任务切换的话,只是比上述过程多了将{r2-r11, lr}压入任务堆栈这一步,因为程序已经开始运行,运行的状态需要保存以便于恢复上下文使用。